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如何?

时间:2022-05-19 15:37
浏览:649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成就及代表人物)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催生了中国近代的新音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一批最早在日本学习西洋音乐的留学生,如沈心工、李叔同等,采用西洋曲调壤配新词的方式创作了《送别》

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如何?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催生了中国近代的新音乐。在“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一批最早在日本学

习西洋音乐的留学生,如沈心工、李叔同等,采用西洋曲调壤配新词的方式创作了《送别》

等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产生的歌曲文化,其内容反映了人民群众富

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如《采茶歌》《祖国歌》

《缠足苦》等。

戏曲的流派艺术得以发展,如京剧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和“四

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民族器乐的创作,一方面继承传统的音乐

形态特点,出现了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刘天华的二

胡曲《病中吟》等,另一方面又吸取西方音乐语汇和作曲手法,出现了刘天华的二胡曲《光

明行》等作品。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性歌咏运动,以群众歌曲为代表的小型声乐题材得到

了突出的发展。如抗日救亡运动的《松花江上》,抗战全面爆发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

行曲》,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区的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些歌曲的音调既来源于

生活,又继承传统,还借鉴了西方歌曲,尤其是进行曲的创作经验。
  

随着声乐演唱水平的逐步提高,有些音乐家对音乐会独唱曲和大型声乐也进行了探索,

创作出了一些如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黄自《旗正飘飘》,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等优秀作品。

由于一般学校音乐教育的需要,“儿童歌舞剧”曾受到广泛的欢迎。
  后来又产生了以民

间歌舞为基础的“秧歌舞”,并由此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歌剧”,其代表作品是《小小

画家》《兄妹开荒》《白毛女》等。

近代时期,专业音乐的发展以歌曲为主要体裁,器乐曲相对来说较为薄弱。但在器乐

作品民族化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瞿维的钢琴曲《花

鼓》,马思聪的小提琴曲《内蒙组曲》,马可的管弦乐曲《陕北组曲》,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等。
  

标签阅读: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