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都有什么成就和著作?

时间:2022-05-24 03:44
浏览:539
(春秋战国科技代表人物)鄙人就此主题,先后在今日头条发过3次拙文,记载详细,敬请查阅。“百家”是相对“王官”而言,“王官 ”是贵族学,百家是民间学,百家之言只是民间私议而已。开百家之先的是儒家,儒家的创始人为孔子。孔子祖上本是宋国贵族(商朝遗民的后代),避乱到鲁国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都有什么成就和著作?

鄙人就此主题,先后在今日头条发过3次拙文,记载详细,敬请查阅。

“百家”是相对“王官”而言,“王官 ”是贵族学,百家是民间学,百家之言只是民间私议而已。

开百家之先的是儒家,儒家的创始人为孔子。孔子祖上本是宋国贵族(商朝遗民的后代),避乱到鲁国。孔子时常在贵族家里当贱职,孔子自称“我少贱,多能鄙事。”然而,孔子却习得了当时贵族的种种礼文(孔子自称“好学”)。之后,孔子便开始批评贵族的一切非礼之举。

孔子在鲁国没有实现自已的理想,于是,他开始出游卫、宋、陈、楚等国。前后共十四年的政治活动很失败,但他却招收了许多学生,这为他的教育事业留下了绝大的影响。孔子也因此成为我历史上,将贵族学传播到民间的第一人。

继儒家而起的是墨家,墨家的创始人为墨子。据说,墨子曾在孔门受教,后来他却自创教义。墨子对当时贵族的生活持绝对反对的态度,主张“非礼”、“非乐”即是去差等化。其正面的理论是“节用”、“兼爱”。孔子却是重礼的,可见墨子非儒。

然而,儒墨两家有一共同精神,那就是站在社会的立场,批评和反对贵族阶层的生活。不同之处在于儒家比较温和,墨家则比较激烈。

后起于战国时的各家,全逃不出儒、墨两家的范围。法家是继孔子学说而起的学派,其代表李悝是子夏的弟子,吴起是曾子的弟子。法家人物将孔子学说从学术性转向治世的功用,可以说法家是儒家学说治化的开始。

法家人物有着治世的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个人的结果却非常糟糕,吴起在楚国被楚贵族杀害,商鞅在秦国被秦贵族杀害。给当时的平民学者极大的打击,于是保禄派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是以公孙衍、张仪、苏秦为代表的“纵横派”。

纵横派基于禄位替自身而谋,行走于诸国之间。将原本为一国之君服务的法家人物,变成为多国服务的纵横人物,使得诸国之间动乱迭起,而于实现事物的功效并不见起色。自纵横学说开始,学说的精神从贵族身上转移到平民学者自身生活上来。他们不再关心和批评贵族的“非礼”行为,而是注意自身的出处和生活。

于是有了以孟子为代表的义仕派,以许行、陈仲为代表的劳作派,以庄子为代表的退隐派等出场。他们在学术上相互攻击,谁也不愿服输。然而,他们的学说中心依然是自身。群体精神下移到自身,成为一种自利的精神。此也说明贵族的地位已以逐步下降,民间学者(游士)的地位逐渐提高。从而,形成了我历史上学术对付政治的现实状态。

种种因素将平民学者的地位不断推高,贵族对游士礼敬有佳,国君养贤、公子养贤都可见一斑。到战国末期遂激发反游士的思想,拉响了政治对付学术的前奏。如何统治平民学者的思想成为战国末期的主旋律。于是产生了老子、荀子、韩非子三家之言,它们的立论虽有不同,但在抑制平民学者的气焰上却保持一致。

老子主张上者无为,下者归耕(关于老子学术上有说他是战国时期的人)。荀子主礼治,去贵族世袭。韩非子主法治(新法家),以吏为师。三家皆主裁抑文学言谈,主张以实际事务为要。此三家之言为秦汉所承用,开创了大一统的政府。

至此,可以总结性的描述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过程。百家之先为儒家,儒墨两家为战国时各派学说的源头。其发展大体上是:儒墨之群体精神为第一期;法家精神向纵横家之私求精神的转变为第二期;战国中期各学派不务实的文学言谈对政治的影响为第三期;战国末期三家学说对平民学者思想的统一是为第四期。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