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术机器人发展怎么样?

时间:2022-05-30 02:17
浏览:502
(疫情ai机器人)人工智能非常擅长做高强度且重复率高的事,因此其适合于在医疗的手术场景中落地。比如植发AI机器人在提取毛囊的完整率、完好率等方面表现不错,且极大节省人力。而就之前智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来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或许最广为人知。这款智能手术机器人作为

AI手术机器人发展怎么样?

人工智能非常擅长做高强度且重复率高的事,因此其适合于在医疗的手术场景中落地。比如植发AI机器人在提取毛囊的完整率、完好率等方面表现不错,且极大节省人力。而就之前智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来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或许最广为人知。这款智能手术机器人作为微创手术的代表,具有精确、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能够帮助医生触及到人类无法实现的精细程度。

就目前来看,智能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爆发之势。根据波士顿咨询的预计,现在每年医疗机器人的营收是4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14亿美元。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生物科技报告《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趋势》则指出,2021年全球遥控型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可成长至93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术机器人覆盖的医疗场景也在迅速扩大。从腹腔到胸外科、泌尿外科、头颈外科甚至心脏手术等场景,智能手术机器人在拓展自身的落地范围。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当下智能手术机器人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程度最高。据悉,美国为智能手术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也是执行手术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为欧洲、亚洲及其他地区。

国内起步不久,技术底蕴仍在积累期

面对智能手术机器人自身的优越特性及其引发的热潮,国内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拥抱这个风口。但实事求是地讲,现阶段国内的医疗机器人以导医机器人、配药机器人、智能问诊机器人为主,智能手术机器人较少。这也意味着,国内智能手术机器人整体发展属于滞后状态。甚至就目前来看,国内很多大医院所使用的相关产品,是进口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内智能手术机器人正处于技术底蕴积累阶段,相关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技术的进化。比如国产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目前已经进化至第三代。其不仅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而且在2016年11月就获批上市。

但必须要看到,智能手术机器人的落地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周期。比如“天玑”第二代手术适用场景较为单一,仅销售十台左右。不过“天玑”第三代智能手术机器人智能化程度和临床适应证覆盖面大幅提高,目前市场反馈还不错。

此外,今年4月中旬,柏惠维康“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Remebot)正式通过 CFDA 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成为国内首家正式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而在今年10月下旬,柏惠维康宣布完成1.3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推广,以及其它手术机器人产品线的研发。

整体来说,国内智能手术机器人目前也有一定突破,但整体正处于技术积累阶段。而要在未来呈现厚积薄发之势,目前这一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100%国产化,智能手术机器人的最佳发展方向

在相关企业的努力下,国产智能手术机器人正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迹象。而尤为让人注意的是,国产智能机器人的立足点,就是要实现100%的国产化!今年4月上旬获得1亿元A轮融资博恩思,就特别针对国内微创外科临床需求,正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微创外科机器人。据了解,由博恩思研发的国产自主知识产权手术机器人有望在2019年面世。

至于华志微创联,则是国内唯一全部实现核心知识产权自有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商,完全摆脱手术机器人对国外核心元器件厂商的高度依赖。据悉,目前CAS-R-2已经100%实现国产研发,所有核心零部件均来自中国制造,各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100%由国内企业掌握。智能手术机器人100%的国产化,能够让相关企业拥有全套自有维护维修及校准方案,进而快速地响应医院、医生对设备的调试、维护及服务要求。最终,实现成本、供应链、售后服务的全面提升。

或许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们将在国内医院更多地看到国产智能手术机器人的身影。届时,一个完善的前端诊断、影像、术中、术后及整个服务体系将被构建出来。而能够受益的,将是数以千万计的国人。

2021-2027全球与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版)

骨科手术涉及人体运动系统中复杂的骨骼和肌肉组织。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运用于脊柱、膝关节和髋关节等假体置换和修复手术。骨科手术机器人由精准定位系统和操作系统组成,能有效克服传统手术中遇到的高风险、低精准度、术中辐射和创伤面积大等问题。同时,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高精准假体植入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产生的疼痛感,以及延长植入假体的使用寿命。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机械系统、影像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其中,机械系统的手术机械臂主要用于辅助医生完成精细的手术操作;影像系统为手术医生提供高清同步的影像图,以确保导航定位准确;计算机系统辅助医生设计手术方案和管理手术设备。

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总体分析

根据恒州博智研究中心数据,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过去五年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34台增长到2020年的586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80%,同年美国市场规模为334台,美国约占全球市场的56.98%,就区域而言,骨科手术机器人消费的最大市场就是美国。紧随其后的是欧洲地区,约占全球市场的23.34%。

2020年,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611.14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097.59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8.08%。受2020 年度新冠疫情影响,各医疗机构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新冠疫情的防控,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采购招标、装机和使用都受到影响,市场推广活动也受到一定限制,导致骨科手术机器人销售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

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Stryker (MAKO Surgical)、Zimmer Biomet (Medtech)、Medtronic (Mazor Robotics)、Globus Medical、北京天智航医疗和Smith & Nephew等,2020年Top8主要厂商份额占比超过98%,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

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未来的畅想有很多。医用机器人将会变得更微创、更智能、更精细。5G通讯、3D打印、智能材料、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不断整合进医疗机器人的技术体系中,促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智能化、个性化医疗技术成为发展趋势。

从产品与技术层面,辅助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会逐步精进,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好。

2020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远程医学中心,借助5G技术,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成功为百公里外的一名患者实施了远程操控脊柱微创手术。5G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的特点,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实现了远程规划、远程操作。

2021年1月,智塑健康首款 3D 打印颈椎融合器获得美国食品药监局(FDA)的 510(k) 上市许可,成为中国首家3D打印骨科植入物产品获得FDA认证的科技公司。

从整个行业层面,目前医疗机器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度过了蹒跚学步的婴儿期,步入生机勃勃的少年期。产业雏形已现,但也存在很多变数。未来需要上下游相关产业链与配套环境的不断成熟和细分,才能形成一个生气盎然的医疗机器人创新产业生态。

本文仅展示部分内容,更多数据分析、内容详情请参考完整版《2021-2027全球与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我们可根据需求定制报告内容,多种语言版本(英文、韩文、日文);欢迎咨询。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