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安全

时间:2022-04-29 11:29
浏览:540
(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课堂和学校日常生活中,使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1.在制定“两课”教学及相关制度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怎样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安全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课堂和学校日常生活中,使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
  1.在制定“两课”教学及相关制度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简称“两课”)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直接课堂。孔子就有“庶富教”的理论,认为人口众多、民生富裕的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人民教育好。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两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现在一些“两课”课堂不活跃,学生不爱听,翘课现象严重,这与“两课”教学质量不高有直接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强化责任和担当,运用接近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上。同时,要积极把党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学校相关的方针政策,如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的评定、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除了肯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旗帜鲜明地予以规定和明确,引导学生的行为和追求与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契合,...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课堂和学校日常生活中,使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
  1.在制定“两课”教学及相关制度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简称“两课”)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直接课堂。孔子就有“庶富教”的理论,认为人口众多、民生富裕的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人民教育好。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两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现在一些“两课”课堂不活跃,学生不爱听,翘课现象严重,这与“两课”教学质量不高有直接关系。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强化责任和担当,运用接近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上。同时,要积极把党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学校相关的方针政策,如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的评定、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除了肯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旗帜鲜明地予以规定和明确,引导学生的行为和追求与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契合,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而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保证。
  2.在学校日常生活需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接触面广,获得信息途径多,思维活跃。他们对知识理论的需求、对社会就业的需求、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对爱与被爱的需求是丰富的、广泛的、切实的。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因此,这些方面的需求如果受挫,极易产生负面影响。教育主体必须深入了解青年大学生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极大地影响他们的人生历程,有的放矢地做好融入贯穿工作。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也要遵循这一规律,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分析大学生成长需求、利益诉求,找准学生的关注点和共鸣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地气、有底气,从而使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根基牢固。
  3.引导青年学生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焦点所在。有人说,80后是电视的一代,90后是互联网的一代,00后是移动互联的一代。青年大学生喜好上网、读屏、看视频,网络的力量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要有“阵地不能丢”的忧患意识,除了利用好传统媒体外,还要克服轻网、厌网、怕网的心理和行为,把现实中的交流与网络交流以及其他新媒体的交流结合起来,如参与到学生微博、微信的互动中,在情感的沟通和认识的交流中,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地传播正能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广大青年只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行,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自己的青春梦想。(借用别人的)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