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的特征
由于新媒体的UGC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所以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可以事先设定的程序。但新媒体不是。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碎片(fragmental)。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内容。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没有涉及到“质”上。碎片,我个人认为,是更好地表达出新媒体特性的词组,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内容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所谓“颠覆”就是指这个。但事实上,去中心化这个态势是长久不了的。人类由于大脑接收信息的需要,会导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现。搜索引擎是极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征是个人化/个性化(personalized)。blog是最显著的例子。一个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于开放其代码架构,使得网上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于是,每一个blog都显得与众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还有模板开发能力的话,还可以造就全世界只有他/她这一块的模板。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确有相当多的新媒体形式赋予了用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这种个人化的特征,直接拷问着“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句式。换而言之,互联网,其重心开始由数据(信息)向人转变。
结合程乐华老师的说法,这种个人化直接带来了网络上的补充自我和补偿自我的出现。
偶发性和碎片化两个特征可以合力成为新媒体的第四个特点:连续的议程设置(continuousagenda-setting)。
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是得到实证支持的,但媒体们很少对一个议程进行连续的设置:a电视台就b电台的内容进行跟踪,然后c报再跟进(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很少见,比如:十七大报道算一个连续的议程设置)。但新媒体却不是,它们喜欢连续式的进行议程设置,我称之为“链式传播”。每一个节点的影响力都有限,但合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典型的例子就是blog的话题接龙游戏:怪癖。
如果这个新媒体还有很强的个人化特征的话,自我便代入了。媒体拟人化后,就使得这个媒体的可信度增高,议程设置力量会更具有穿透性。
最后一个特点,当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互动性(interactive)。不过,这个特点已经被说滥了,我就懒得再大肆唠叨了。
唯一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跨平台的互动。网络媒体天然具有互动的功能,但很多互动完成于媒体之内,比如在某篇文章下发表一个评论。但新媒体提供了跨平台互动的技术,比如blog的trackback和pingback功能。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至少在中国,跨平台的互动还没有成为大规模的态势。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学什么 关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 数字技术应用有什么?
- 张雪峰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 海信液晶电视数字多媒体主界面怎么退出?
- 数字媒体技术的一本大学?
- 吉林动画的数字媒体艺术怎么样?
- 数字媒体艺术每年要投资多少?
- 什么是多媒体展厅? 有哪些公司可以做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有什么区别?
- 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方向好就业吗?
- 数字媒体以后从事什么行业?
- 四川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 文科生能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吗?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可以考哪些工程师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前景如何?
- 考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生的时候考数学吗?都考哪几门呢?考研的难度大吗?
- 数字媒体专业就业方向
- 数字媒体艺术考研需要考什么科目?
- 多媒体展厅设计的流程是怎样的?
- 什么叫数字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