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报“补习班”,还能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

时间:2022-08-18 11:45
浏览:402
(双减政策下家长的焦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焦虑”成了现在家长们的“常态”:一会儿担心孩子营养不足;一会儿担心孩子学习差;一会儿又得担心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一会儿还得担心别人家的小孩有的,自己孩子没有……家长整天围着孩子转,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

除了报“补习班”,还能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焦虑”成了现在家长们的“常态”:一会儿担心孩子营养不足;一会儿担心孩子学习差;一会儿又得担心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一会儿还得担心别人家的小孩有的,自己孩子没有……家长整天围着孩子转,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老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家长为什么这么焦虑呢?第一、从家长自身的角度:

1、快节奏的生活,家长本身就很“焦虑”:我的一个朋友,每天都处于“焦虑”中,他的母亲生前给他在成都买了一套房,结婚后,自己又在重庆供了一套房,前不久又买了一部车,房贷、车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不幸的是,疫情又来了,工资也缩减了30%,压力大得整夜不眠。

孩子的学习,只不过是家长“焦虑”的诱因,其实主要还是源于生活的压力。作为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来不至于像自己一样,过得这么艰辛。但其实家长是过于焦虑,要知道船到桥头自然直,你所担心的事,99%都可能不会发生。

2、生活压力太大,家长希望通过孩子改变现状:家长们甘于现状,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安于现状,他们做不到改变现在,所以只能期望孩子能帮助他们改变生活。为此,家长们自己可以偷懒,但却不期望孩子偷懒;自己可以放松看电视,却总是要求孩子努力学习。

去年,遇到一个家长,每个月工资三千多,还得供房贷和一家的生活,根本不够。但这位家长,每天回来就会抢过孩子的遥控器,躺在沙发上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逼着孩子去学习。美其名:自己上班辛苦了,就该还好休息。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不看书,看什么电视呢?

这样的家长只是个例,并不能说明什么。但生活压力过大确是实在的现状,可是大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已经“定型”了,不能再改变了,唯一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未来。

3、总是不住地想未来,害怕孩子“平庸”:自己未完成的梦,希望通过孩子来完成,这是多少家长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说:“我们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谁?还不都是为了你读书。”父母的无私,毋庸置疑,但有时候父母又有些“自私”,他们把孩子看不到的“路”,强行摆在孩子的面前,即使没有灯光照行,也要让孩子摸着黑前行。

作为家长,可以去规划孩子的未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认识“未来”,但我们终究不能陪孩子走一辈子,路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未来的艰辛也得由孩子自己背,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如大鹰,翱翔天际。

第二、从孩子身上分析家长的焦虑源:

1、孩子做事懒散,态度散漫:前几天,和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家长聊天:疫情之后,孩子有些“大变样”,做事不再想疫情之前那样积极了,不管家长说什么,孩子总是会怼回去。家长气得真想打孩子,可是又害怕影响孩子的心境。

孩子态度散漫,是有些让人气不打一处来。这让我想起了《夏洛特烦恼》里的马冬梅评价夏洛:“整天搁家里躺着,四肢都快躺退化了。”疫情,让我们都待在家里躺着,确实有些散漫了。孩子更是如此,有史以来最长的假期,还能不耍“懒散”吗。

2、孩子学习不上心,成绩落后:最近很多家长都很焦虑:开学后,大多数孩子的考试成绩都是“不及格”,吓得老师赶紧向家长们反应,家长们也是束手无策,毕竟校外培训班都没开班,怎么办呢?只有找线上培训班,或者拜托学校老师想办法。

成绩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了,一旦发现孩子成绩下滑得厉害,家长们就会像“热锅里的蚂蚱”,着急万分,只要听到什么好方法,立刻就会去实践。

第三、从家长身边朋友分析:

1、朋友的孩子都是“精英”:别人家的孩子或者别人家的家长,似乎总是那么优秀。前段实践,有家长给我反应,她朋友家的孩子,门门功课都是优,还不需要家长监督。可是自家孩子,只要不监督,笔都不会拿在手上。

比较实在太可怕,不仅让家长“焦虑”,当这样的“比较信息”被家长每天灌输在孩子耳中,孩子也会“焦虑”,甚至会迷失自我,对自己产生怀疑。

2、朋友的生活很惬意,令人羡慕:朋友的生活都好惬意,没有生活的压力,也不用担心儿子的学习。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我们不清楚朋友们的难处罢了。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毕竟再好的也不是自己的。

家长要明白,“焦虑”来自于自己,只有看破、看开了,自然就不会焦虑了。那怎么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呢?第一、从家长自身出发:

1、生活需要“替代物”家长的焦虑源于孩子,为什么不找一个“替代物”呢?不要整天都围着孩子转,不仅自己累,孩子也会喘不过气。学习不是唯一的路,天生我才必有用,孩子的未来应该由他自己去抉择,并承担后果。何况,作为家长,都被“焦虑”耍得团团转,何况孩子呢?只有家长静下心,孩子才能跟着定下心。

(1)家长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比如练字、看书、练瑜伽等等,让自己静下来;(2)静下来的家长,可以好好思考自己的未来,帮助孩子选好几条未来的路线,让孩子做抉择。

家长的“替代物”,一定要是能让自己静下心的,正能量的,能影响孩子的爱好。不要选择“赌博”之类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之前有位家长喜好打麻将,晚饭都忘记给孩子做,孩子一直都耿耿于怀,母子的关系也一度陷入冰点。

2、知足常乐,发现生活的“快乐”:生活是自己的,没有必要和其他人攀比,要学会知足长乐,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记录下来,心烦气躁的时候,翻开自己的记录,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1)多去发现孩子和爱人身上的“优点”,记录温馨的瞬间。比如今天孩子帮忙收盘子了,可以拍照,打印成一张小照片;(2)每一张照片,都做好时间记录;(3)在家里收拾出一面小的照片墙,把打印的照片贴上去。

3、作息要规律,睡得好,才能“放宽心”:我们总是强调孩子要作息规律,但自己却做不到,睡眠不佳,对心情是有影响的,容易发脾气。所以家长自己要规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该休息一定要休息,只有休息好,自己才能静下来。

(1)多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抛开烦恼;(2)睡前,坐在床上调整好自己的呼吸;(3)闭上眼,不要思考,让自己进入放空状态;(4)如果还是睡不着,找催眠:我一般看深奥的书,很快就能睡着。

第二、从孩子处着手:

1、帮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孩子的学习是家长做大的“焦虑源”,但焦虑又怎么办呢?自己做不到自律,孩子也不过是“有样学样”,既然如此,家长就和孩子一起养成自律的习惯。

(1)回家之后,首先应该做好作业,再吃饭;(2)吃完饭后,一家人应该有个总结、反思;(3)睡觉前,应该有个“回顾今天所学”。

2、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孩子必不可少的“课程”。前段时间,我发现孩子开始带“脏话口头禅”,我非常镇静,询问之下才知道,是跟着她的同学们学的,同学们也是跟着抖音在学。为此,我不得不立马帮助孩子作出改变。

(1)明文禁止这样的习惯是坏习惯,不允许再说;(2)有客人,教会孩子必须礼貌,不能因为害羞而一带而过;(3)和朋友玩儿,应该大方,懂得分享,不能自私;(4)当上述三点,孩子都做到了,及时提出来表扬,给予奖励;

第三、改善家庭氛围:

1、“自律成风”,全家进入规律作息状态:自律不应该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家人的事情。想让孩子自律学习,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当全家都树立“正风”,个个都能端正好自己的态度,家长自然也就不会“焦虑”了,就好像我们看不惯家里的脏乱,收拾干净了,就舒心多了。

(1)全员参与自律风的讨论,拟出合理建议;(2)把定好家规,贴在家里的显眼处;(3)全家都必须遵守,人人平等。

2、成立“监督委”,互相监督,举报有奖:既然制定了“家规”,剩下的就是执行力了。如果光说不做,那只能是“假把式”,所以,家长和孩子可以成立“监督委员会”。

(1)首先,各自拿出一部分“零花钱”作为监督委员会基金(孩子和家长的比例可以是1:2);(2)每两天可以召开一次讨论会,揭露“不自律”现象(时间可调整三天或一周一次);(3)举报者给予相应奖励,被举报者,情况属实,给予“做家务”的惩罚。

我是“学子成长计划”,但愿对您有所启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谢您的阅览!

缓解焦虑的药有三种:厘清散、放下丸和改变丹容易焦虑的人,一般都是完美主义者,一定是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万事操心,越俎代庖,事必亲躬。造成了责任千斤重,事事不遂心。这是一种认知,认知影响情绪,不良情绪就产生焦虑。对事情的不良认知是产生焦虑的病灶。

首先,厘清焦虑的事项。把所焦虑的、发生的事情摆在台面,分出ABC,分析那些事有用焦虑,那些事无用焦虑。所谓无用焦虑,就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简单说就是过去想多了;还有一种就是想宽了,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事情,越界了的操心就是瞎操心。这些无用的、自找麻烦的事情都应该毫不犹豫的放弃;所谓有用焦虑,就是力所能及的,是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必须管的事情。没有做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要分析原因,是方法问题,还是能力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下决心改变自己。这是缓解焦虑的重点和难点。一个人如果长时间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可能把认知固化成性格,性格是社会属性,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有一定稳定性。最难克服的一点,是学会让别人做他们自己,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干涉别人。你参加了学习班,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带观点的分析吸纳其有益成分,克服自己的情绪冲动,学会遇事分清事由,事缓则圆。每日写心得体会,自我完善,强大自己。

第三,学会放下。给自己留一些个人空间,别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的责任,离开你会日月无光,天塌地陷。其实,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一种解法,各有各的套路,都能殊途同归。学习班结束后,可以参加一次旅行,看看大世界,想想小家庭。可能你会赫然开朗,原来自己心中的大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得到内心释怀,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但愿对你有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阅读: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