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减政策来啦,孩子以后竞争力是不是会越来越大?

时间:2022-11-15 15:28
浏览:395
(双减政策的实践价值)近年来虽然校内一直在提倡多元化评价,中考也在给出多元化的出口,可这些都敌不过培训机构给家长制造的焦虑。特别是最近几年培训机构爆发式生长,他们抓住家长的心理,把培训变成全员化的事情,导致家长不断给孩子加压,家庭教育支出大量增加,最后完全失衡。

国家双减政策来啦,孩子以后竞争力是不是会越来越大?

近年来虽然校内一直在提倡多元化评价,中考也在给出多元化的出口,可这些都敌不过培训机构给家长制造的焦虑。特别是最近几年培训机构爆发式生长,他们抓住家长的心理,把培训变成全员化的事情,导致家长不断给孩子加压,家庭教育支出大量增加,最后完全失衡。国家看到问题所在,为了扭转形势,出台双减政策。

然而政策出台后,家长的支持声和反对声此起彼伏。支持的是:可以减轻负担,不用花大价钱培优;把周末还给孩子们,学学喜欢的艺术、体育类的特长,或是去博物馆、科技馆、公园这些孩子们爱去的地方,提升全面素质。

反对的是: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读书不好以后能做什么?特别是对于一些妈妈而言,更是叫苦连天,平时工作很忙,周末送孩子培优,自己也可以清闲的有点个人时间,现在要花多少精力提升自己才能辅导孩子功课。更有不少家长异常焦虑。

我们来看看双减政策下,落实到我们家庭和孩子身上到底有什么影响?

1.不给纠错的机会

以前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认为等孩子成绩不好了,再给报一个补习班,还有纠错的机会。现在双减政策出来后,国家直接缩减校外培训机构,那么市场上培训资源就会越来越少,所以一定会有大量的孩子,一旦成绩下降是得不到及时的修正和提高。

2.好的教育资源被截留

真正好的教育资源会聚集在少数家庭里面。以前都是大班和小班课,好的老师可以一对多教很多学生,教育成本相对低一些。现在不给开班,家长只能选择一对一,老师的时间有限,费用自然会水涨船高,所以会导致真正好的教育资源不一定能到普通家庭里面。

3.导致更早的前途分化

直接导致前途分化这个也是符合国家另一个政策的导向,就是让一半读书不好的孩子转而去学职业技能,另一半学生去读大学,但是这里出现的矛盾就是家长想让孩子读好大学和国家想让一部分孩子读技术学校之间的矛盾。所以未来一定会更早的出现前途分化的情况。而这也是造成一部分家长焦虑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些家长就是一定要孩子考大学。

4.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艺术天赋

不少孩子有着独特的艺术天赋,但是所有的时间都被刷不完的试题,看不完的课本占据,压根没有时间去施展才华。减负后,可以有自由分配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说不定成为某个领域的特长生。

教育,关乎孩子一辈子的事情,那家长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来应对未来关键的选择呢?这就要考验家长的认知。

首先对家庭而言,要提升育子水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的老师,要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理性看待孩子的差异成长。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养成,关注孩子的睡眠、体育锻炼、亲子阅读、电子产品管理等。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去跑马拉松,放轻松点,让孩子自由成长,静待花开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次:家长们也要自我增值。没有培训机构可以依赖的,那就自己提高,自己给孩子辅导,陪孩子重新做一回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忽视家校沟通的积极作用。孩子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学习上的很多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家长和孩子老师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快解决。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宁愿到处打听哪里的补课好、有没有好的补课老师等等也不愿意花点时间跟孩子的老师沟通一下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样的话即便是报了很多班也很难解决好问题的,毕竟孩子的各种不足也会继续在各个班上产生影响。

改革必然伴随阵痛,让教育回归正道,教育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家校共同努力,不断推进。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他的生命成长方式。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不是灌输者,而是成为赋能孩子的生命陪伴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以合适的‘木板’,助力生长。”“双减”举措是回归教育常识,返璞归真。因为教育中的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个好学生;多几把尺子,就会衡量出一批好学生。

教育更要有绿色生态的概念,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业成长中的重要责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有大格局,大情怀,不加重内卷,不制造焦虑,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多元的成长路径和成长的方式、方法,打造出更多元的升学道路,让所有的孩子自然生长,快乐成长!

教师对学生负责,家长对孩子负责,何须惧怕孩子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我们替孩子规划的人生是否就适合他们呢?

我们的家长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那时候我们没有培训班,但是我们有快乐的童年,有互帮互助的同学,有关心我们的师长,我们曾经快乐的成长,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有快乐的童年。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