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吗?

时间:2022-05-22 01:05
浏览:463
(丽水2022年幼升小政策)连儿童观念都没有,还谈什么儿童文学。作者法国社会史学家菲力浦·阿利埃斯所著的《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认为,在16世纪之前的中世纪欧洲,“儿童”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儿童只是缩小版的大人,混在成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劳动、竞争、社交、

中国古代有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吗?

连儿童观念都没有,还谈什么儿童文学。

作者法国社会史学家菲力浦·阿利埃斯所著的《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认为,在16世纪之前的中世纪欧洲,“儿童”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儿童只是缩小版的大人,混在成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如果用现代观点来看,这个时期堪称黑暗儿童史。直到中世纪末期,儿童开始与成人分离,此后,“童年”才开始成为现代世界的价值观。

鲁迅说:“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

作家格非则说:“就我的经验而言,在对儿童的教育方面,七十年代的农民对待孩子的方式也许是今天城市里父母难以想象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人们从未将我们当作孩子看待……大人们将不谙世事的孩童强行拉入成人世界,除了情势所迫之外,也有代代相传的积习所其的作用——在这个传统中,现代意义上的儿童尚未诞生。”  

中国古代顶多有神话传说,诸如《山海经》之类的, 那些也称不上是儿童文学。儿童小时候读什么呢?主要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等东西。教育家陶行知说:“中国从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

既没有儿童视角,更无儿童观念,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不存在儿童文学的。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西游记》“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永恒典范,将来很可能要在世界儿童文学里散发出重要影响。”

《西游记》算儿童文学吗?这个,我持保留意见。

北宋初年钱塘一老翁编写成的《百家姓》,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教给儿童姓氏知识的同时,又四字一句,合辙押韵 ,朗朗上口,文学性极强。后世仿此,有多部《新编百家姓》。

儿童文学?应该是指写儿童,写给儿童看的,或是儿童写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的读者往往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学生,年纪约在十三四岁(豆蔻年华)以下。

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当然有儿童文学作品。

我们小学初中时代学的不少古诗,就是当仁不让的儿童文学作品。

唐代李绅的《锄禾》(又名《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中国古代有不少有才华的神童,他们写了吟了不少哙炙人口的作品。

张俨,三国时代吴国文学家,幼 时即席赋诗《赋犬》。

⬇咏絮才女谢道韫,

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

好像嫁王凝之为妻。

⬆唐代骆宾王,七岁作《咏鹅》

诗流传至今,中国儿童必学。

⬆宋代苏轼,明代解缙等等。

⬇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有许多特殊称谓,儿童有弄璋(男婴)弄瓦(女婴),孩提,垂髫,黄口,豆蔻(女童)......等等。

前面提到的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

,除了《百家姓》,还有:

南宋王应麟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星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教人道理知识,而又韵律感很美。

古代人擅长写诗,对联就是格律诗词的基础。清代《声律启蒙》,李漁的《笠翁对韵》,都是私塾給儿童的对联诗词的启蒙教材:云对雨,雪对风,来鸿对去雁,晚照对晨空......

......

谁说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

登 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忘记密码